让工业互联网赋能制造业!宁波正在打造一个超级智能制造生态
2021-05-29

作为工业大市的宁波,制造企业众多,随着新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面临模式的转变。

“我们正在构建一个有上万个工业APP的智能制造生态。”

“制造业也将变成一种服务,即服务化制造,以前企业的竞争力来自于专业化、规模化,而今更多的是个性化、网络化、零散化,价值链从以制造为中心转变为以服务为中心。”

5月28日,“2021逆流而上·宁波企业家发展论坛暨宁波经理学院校友年会”在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可珍讲堂举办,来自学术和专业领域的翘楚吴晓波和褚健为宁波企业家探寻新的机遇和路径,500余名企业家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

从人找货到货找人,新的商业模式需要新的技术做支撑,大数据为互联网企业嫁接了“供应链”,也给制造模式、管理模式等带来巨大变革。浙大求是特聘教授、浙大社会科学学部主任、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地主任吴晓波分享了《大数据背景下的商业模式创新》。

在吴晓波看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因互联产生互补,一起创造新的增长,效率远远超过过去的单打独斗,用户参与创新设计、进行价值共创的程度超过以往任何时代。

这是因为数据为创新带来动力,创造新的产品、服务和新商业模式,带来新创业机会。

不过,也有不少中小企业觉得大数据太先进了,离自己有点远。对此,吴晓波举例说,“同样一部智能手机,也许你认为在农村做农活时它没什么用,但如果是做农产品直播就不一样了,或者把种地的过程可视化展示出来,也会不一样,具体到工厂的智能化也有不同层次,如黑灯工厂比较先进,大量的中小企业可能不一定要那样先进,但也一样可以用大数据来支撑提升。”

“人跟组织的关系、人跟机器的关系,还有机器跟机器的关系等,都在发生深刻变化,因此,我们的商业模式管理模式也要改变。”吴晓波勉励宁波的企业家,大家共同努力把宁波塑造成中国制造的标杆地区。

随后,首批长江特聘学者、宁波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创始人、院长,中控科技集团创始人褚健分享了《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与创新》。

“我在工厂调研时发现,有些企业愿意花100万代价用机器替代一个人,因为它的产品要出口,对稳定性要求很高,而机器更加稳定可靠。”这让褚健感到很震惊。

他一直在思考怎么能让广大制造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用工业互联网去提升企业竞争力。

在他看来,当下人们对工业互联网的认识有不少误区,他认为更重要的应该是在工业软件方面,“工业软件不仅仅是软件,而是工业制造的‘灵魂’,核心是要解决工厂可视化问题,要让管理者清楚知道问题在哪,这样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褚健透露,他们正在构建一个更大的智能制造生态,希望越来越多的用户参与开发应用,形成服务10万+用户,有1万个工业APP,1000个解决方案和5000个合作伙伴一起来共享的社区。

论坛还专门设置了经济学者、宁波经理学院精英校友参加的圆桌论坛环节,邀请浙江省经济学会会长、浙江大学中国与全球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顾国达,以及宁波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史庭军,宁波永新光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毛磊,浙江前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裁沈志宏,华茂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执行董事、总裁徐立勋,中哲集团董事长杨和荣,宁波伏尔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邬国平,宁波恒帅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许宁宁等企业家学员,针对数字化和信息化改革建设等热点话题做了深度解读和探讨。

据了解,宁波经理学院由宁波市国资委出资注册,学院创办十余年来联合各部、委、办、局成功实施了百名精英企业家培训工程等近百项,累计培训高级经营管理人才万余人,全力搭建政府与企业直接的信息交流、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发展平台。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党委书记、宁波经理学院名誉院长胡征宇表示,将充分利用浙大等各类优势资源,不断深化企业家培训工程,完善企业家资源综合开发服务平台,激发和培养宁波企业家“敢为天下先”的精神。

编辑:徐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