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扫‘溯源码’,就能看到每个产品背后的‘生命全周期’。”在帅特龙集团数字化车间里,几十只机械臂快速精准地操作着,企业负责人扫描产品包装盒上二维码,生产工单、所属生产车间、物料供应商等信息一览无遗,“客户会优先考虑自动化程度和信息化程度更好的供应商,‘溯源码’让我们更具市场竞争力。”从智能化改造提升,到以信息化承载企业集成产品开发业务的全面落地,帅特龙集团的一系列智慧蝶变是我区两化融合加速精益的一个缩影。
日前,市经信局发布《2019年宁波市数字经济发展通报》,我区两化融合发展总指数为88.34分,处于全省一类地区;两化融合发展总指数增速7.54,位列全市第一。
“两化融合既是工业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主线,也是当前业界智能制造的主攻方向。”区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海曙紧抓新一轮科技革新发展机遇,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重点在产业融合、企业“上云”、5G赋能等领域加强产业联动,去年,共确定全区两化融合项目计划15个,促成工业企业的MES、PLM、SCM等普及率快速提升,工业设备联网率由上年18%提升至57%,稳扎稳打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引高端产业技术平台助融合。2018年以来,海曙立足区域发展实际,积极引进宁波市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宁波工业互联网研究院、“两院一园”、上海交大人工智能研究院等一系列契合区域经济发展的尖端产业平台。去年底,海曙举办的首场“产业技术研究院技术成果对接会”上,杉杉股份旗下上海展枭新能源宁波工程中心负责人找到契合当下企业发展所需的技术项目“超级电容智能管理系统”。
引得进高端产业技术研究院,更要打得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宁波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就积极研发符合未来发展新方向的“静脉识别技术”,为传统中小制造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宁波市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着眼中小企业发展中的“信息孤岛”等问题,打造了以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为核心支撑、成本低、易上手、见效快的“智云端”工业设备与生产管理“上云”系统,目前已帮助100多家省内外企业顺利“上云”,助企降本提质。
“5G+”先行,融合提速。去年5月,由宁波工业互联网研究院与中兴通讯、浙江电信、浙江大学控制学院共同研制的5G远程驾驶技术亮相海曙;同年7月,雅戈尔集团与中国移动宁波分公司携手打造宁波首个“5G+”智慧门店,在其数字化车间里,全球首条西服制作全吊挂生产流水线实现了柔性化定制和全程可追溯,通过智能改造,企业生产效率提高约25%;宁波杉杉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投入约1.6亿元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材料智能工厂”亦将凭借智能制造与智能物流,赢得发展先机。
“目前,海曙5G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意见已进人发文的最后流程,力争年底前实现中心城区和重点乡镇核心区5G信号的全覆盖。”区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实施意见出台后,将为海曙逐步建成全域覆盖、全市领先的5G高品质体验区和先行区,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5G产业生态体系、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春暖花开,撒下的“种子”在数字经济重点园区里率先萌芽生长。数字经济产业集聚的高桥数字经济重点园区内,中国大陆首家FMM整体方案供应企业寰采星科技(宁波)有限公司日前顺利复产,研发生产的精细金属掩模版(FMM),攻破当前国内外相关企业的“卡脖子”技术难题。“建设数字化产业园,增强园区企业整体数字化创新能力。”区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众创空间、宁工知识产业园和临空数创园等已入选首批海曙区数字经济产业园区培育名单。
下步,我区将依托数字经济重大项目和数字经济重要平台,以高端软件、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产业为目标,加快数字经济重点园区建设;大力推进“5G+”智慧交通、智慧健康、智慧教育等领域的实景应用,推动“5G+工业互联网”在制造业企业的试点示范。
https://nb.leju.com/news/2020-04-14/13426655701780716120362.shtml